观后感范文_影评作文_影评范文_励志电影

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专题 专题 tag
首页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大国崛起》观后感:居安思危的民族 >

《大国崛起》观后感:居安思危的民族

首页:读后感栏目:观后感范文时间:2018-01-20 手机版

"《大国崛起》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第一部总共12集的大型历史纪录片。工作人员专程飞往世界各地拍摄,探究15世纪以来九个大国兴起的历史。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什么?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上,我们应该向那些大国学习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这部《大国的崛起》大型纪录片里找到答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们都从这部大片里找到了怎样的答案吧!

——题记

《大国崛起》观后感

国崛起,让我们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在学校看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后,我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假期看完了全集的《大国崛起》。回首百年,一路巡看交相兴替的大国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当新大陆被发现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全球也被连为了一个整体,而这就为此后的大国崛起的全球性做了一个定位。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而这些大国兴衰的历史,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这些都是宝贵的历史财富,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避开一些错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为此我总结了几条在看这部纪录片时的心得体会:1、科技人才是21世纪最受青睐的核心综合竞争力,掌握了这个资源,我们就会走在发展的前沿。2、国家的崛起在于国家的竞争优势。而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居于产业链的位置和所具备的创新优势。所以要发展创新,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走高效率、低能耗的生产路线。3、要勇于改革,并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做出适当的改革方案。经验告诉我们:不顺应时代改革就会落后。4、应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居安思危的道理永远不会落伍。5、要注意发展经济。经济,是发展一个国家最必要的保障。经济的落后势必导致国家的落后。

不管怎么说,中国离成为一个可以在国际上独当一面的大国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应该加快前进的步伐,回首过去的历史,展望明天的未来。努力奋斗,使中国能尽早屹立于世界的舞台,重新焕发属于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古国的不可磨灭的光彩。

《大国崛起》观后感二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题记

看过《大国崛起》使我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真正的了解。这部片子是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在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9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

但不免让我想起了中国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后。从1500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一个接一个的出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顶尖的新时代。五百年前航海技术的提高人类终于有了一种真正的世界观。先后出现了殖民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都有着早期大国的相同的特点,靠掠夺别的国家的资源,充实国力兵力,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国家和人民的消费消耗是无限的,没办法发展本国经济的特色,终于在无限的消费中保持不住强国的地位。这让我们明白了靠掠夺只能是暂时的强大,最关键的是要能发展自己国家特色的经济,才能站稳世界强国。

在这部纪录片中,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为海洋霸主,或是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而面积只有两个北京大的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证券交易所,建立银行信用体系的国家。

正是这种经济体制的创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经济,也使面积这么小的国家脱颖成为当时世界性强国。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使其成为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这无疑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强占先机,才能立于强国之列。但是,当世界上的国家一个接一个的崛起时,当时的清政府却依旧落后。

明朝时期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这些,我想我不说同学们也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比别的国家落后。而英国、荷兰等国家是那样的强大。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比较迟。不过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点几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都给其他大国造成了恐惧。

这部纪录片是品读历史的见证,更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它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崛起》观后感三

看完了《大国崛起》,在惊叹于发源自大航海之路的世界发展史的辉煌壮丽之余,心中突然生出一个问题:九个各不相同的国家,前后数百年的历史长流,它们先后矗立于世界之巅,是偶然还是必然?这些各领风骚的世界大国,它们究竟都崛起在何处呢?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也是一个多解的问题。一个大国的崛起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谁也无法用一句话说清楚一个国家崛起的全部原因。而不同的国家的崛起情况总是不一样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国家崛起的方法,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这个国家就会很快崛起。

综观近500年崛起的9个国家,我觉得国家崛起主要有这几个因素在起作用。一、抢先和创新:葡萄牙抢先登上非洲,便霸占了非洲;西班牙抢先登上美洲大陆,便第一个拥抱了这块陆地;荷兰抢先在贸易上航行五大洲,便给它带来了无尽的财富;英国抢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便使它统治世界一个多世纪;美国抢先进行以电力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便使美国取代英国,主导世界很长时间,直到现在。另外,“创新”也是大国崛起必不可少的。荷兰在贸易上一次次创新,才得以战胜欧洲列强,成为17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英国以瓦特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发明,使英国很快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以爱迪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创造,使美国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霸主;德国和日本的借鉴和创新能力也是世界有名的。美国现在又抢先占领了信息技术和太空,这无疑使它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处在了非常主动的位置。二、政治体制上的进步:英国早在1215年就签署了一份宣言——《大宪章》。

《大宪章》有两条最着名的条款,一条是: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利”;另一条:如果法庭没有判决,国王也不能逮捕和剥夺他人的财产。在英国的历史上,还形成了“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两大原则,这使英国很早就形成了“民主、法治、平等”的社会制度,避免了昏君、暴君对国家的危害。美国的总统制使美国每一次都竞选出智慧能干的领袖,这也是美国能长盛不衰的一个原因。三、思想文化上的进步:1789年,法国大革命形成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进步思想,影响了整个欧洲,使整个欧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加快了法国的崛起,连德国也是受“自由、平等、博爱”的进步思想影响而崛起的。一个国家的崛起总要接受新的文化,舍弃旧的文化,进行一次换胎脱骨。

美国从它独立的时候起,就受着欧洲新文化的影响;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是在它的传统文化中融进了西方文化;俄罗斯的彼得一世学习西欧时,也使俄国融入了西欧的文化。胡总书记提出“八耻八荣”,我认为是想营造一种先进文化,引导国家向前发展。受落后思想禁锢的国家是无法崛起的。四、教育与科技的进步:这一点似乎是无庸质疑的。崛起前,德国的教育令我们惊讶,早在德国统一前夕,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这一点令我国望而生畏。崛起时,英国、美国、苏联的科技进步都让他国望尘莫及,瓦特、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名字如雷贯耳,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加加林的太空行走,给人感觉苏联已在“天上”。五、学习与借鉴他国经验:既然要崛起,原先就应是落后国家,至少是不发达国家,既然是不发达国家,就肯定有很多方面不如发达国家,要崛起就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英国崛起前学习了荷兰,德国崛起前学习了英法,俄国的彼得一世更是匿名到欧洲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翻天覆地”的向西欧学习,美国的欧洲移民带来了欧洲经验,也相当于学习了欧洲。国家,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机构,我们可以看见它的发展之路都是延着一条有规律可循的轨迹伸延前行的。这些大国的崛起,不仅仅对于其它的国家,而是对于任何一个组织、甚至于每一个个人都有着非常具有现实性的借鉴意义,给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深远的启示。

《大国崛起》观后感四

今天在课上看了央视在05年录制的大国崛起纪录片中的一部分,片中向我们讲述了英国在近代迅速崛起的过程。在感慨英国崛起之迅速的同时,片子中所讲内容背后那更深层次的内涵,更值得人去思考。11月2日,英国发行了最新一版的五十英镑纸币,纸币上面的人像是马修-博尔顿和詹姆斯-瓦特。英格兰央行称本次新版英镑的人像,采用的均会是在近代历史上为英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而事实上,瓦特和博尔顿也理应获此殊荣。如果说工业革命拉开了英国成为“日不落”王朝的序幕的话,那么瓦特和博尔顿便是工业革命的奠基人。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英国取得了整个欧洲的制海权。

由此,英国与整个世界,尤其是与美国还有亚洲的贸易蓬勃发展了起来,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对英国商品的大量需求让棉纺织品等各种商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当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还在依赖于人力,水力和风力进行生产,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而博尔顿和瓦特的合作,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这两个人,一个是工场主,一个是烟草商人之后,看似没有任何交集,但正是博尔顿的远见卓识,加上瓦特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了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瓦特蒸汽机。这一发明让英国制造业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的转变,生产力大为提高,英国制造由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向了世界各地,而英国也借此获得了难以计数的财富。

2007年发行的新一版二十英镑纸币上,印着亚当-斯密的头像,如果说博尔顿和瓦特点起了工业革命这把火,那么斯密便是在这把火上添了一把柴。就在博尔顿和瓦特为了新型蒸汽机的问世而忙碌的时候,斯密出版了那本着名的《国富论》,书中阐述了着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开创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就在英国国内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加促进了生产者的热情,使得英国经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与斯密理论相辅相成的还有英国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专利保护法,这部法律在自由经济体制增加了诸如瓦特这样的发明家进行发明创造的动力,保证了发明者在经济上可获得的利益,正如斯密所说,人都是追求个人利益的,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新技术被不断的研发出来,牛顿所引领的崇尚科学潮流被更加扩大化,英国大跨步的迈入了新时代。

当英国人与拿破仑的无敌铁军激战,企图夺取欧洲霸权的时候,我们还沉浸在康乾盛世的美好光景中无法自拔;当牛顿在英国掀起了崇尚科学的浪潮的时候,我们的统治者却坚持所谓的祖制而固步自封;当蒸汽机,蒸汽火车争相问世的时候,我们仍在为男耕女织的生活感到满足;当新的制度为英女王带来无上荣光的时候,我们的领导者仍在为封建制度的稳固而不断做出努力;

励志电影英国的商品被运送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候,紫禁城里康熙帝那一句“我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于是,我们的炮台被铁甲舰的巨炮击垮;于是,我们祖庙宗祠被入侵者随意践踏;于是,我们的旧制度荡然无存;于是,我们的天朝上国变为了那可悲的半殖民地。历史是震撼人心的,但在这震撼背后,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崛起与称霸,绝不仅仅是依靠着它那所向无敌的皇家海军,在那一艘艘铁甲战舰背后,是日不落帝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经济体制,是完善的保障体质,是英国人不断向前的心!

我想,《大国崛起》的录制,为的绝不仅仅是向我们展示外国的历史,更是告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有进步,才能自立自强。这种进步,绝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进步,更是经济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制度的进步。这种种的进步合在一起,带来的就是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的,中国人不称霸,中国人爱好和平,但是,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不受霸权的欺压,才能守卫我们所热爱的安宁与和平。努力吧,勤劳而勇敢的中国人,为了那强盛的荣光能够照耀在我华夏大地之上!

《大国崛起》观后感五

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大国崛起的观后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干柴”就是国民的素质和教育。依法国为例:受文艺复兴影响的16世纪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教派与旧教分庭抗礼,他们争夺儿童和群众的手段就是教育。通过这场争夺战,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数学、地理、历史,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使得法国新一代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办于1684年的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习所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对确保教师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荣誉,其学术水平在西欧是很高的。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着名思想家,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0岁时,父亲因受人陷害逃离瑞士。卢梭13岁即开始自谋生计。他当过学徒、杂役,为人抄写过乐谱,做过家庭教师。寄人篱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长期漂泊不定的贫困生活,培育了卢梭对于“残暴和不正义”的反抗意识。1762年,卢梭的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这部长篇檄文刚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法国政府下令逮捕卢梭,焚毁《爱弥儿》。卢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国。

1767年,卢梭返回法国,避居于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评传性的最后一部着作--《忏悔录》。1778年与世长辞。卢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齐所继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龄分组来发展儿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实行教育。后德、法、英、意、俄、美等国政府,也纷纷派遣专家和官员前来学习。裴斯塔洛齐所创建的伊佛东学校成了蜚声欧美的“国际学园”。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美国政府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卢梭、裴斯塔洛齐教育思想》的运动。前者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后者成为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1789-1794年法国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订过方案,其中着名者有康多塞、雷佩尔提和拉瓦锡等人所拟的教育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在当时都未来得及付诸实行,但对法国教育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会提出的方案,不仅给法国而且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讨论19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法国曾在19世纪初有拿破仑这样的人物并产生过巨大的能量决非偶然,是整个民族素质急速提高后的能量的一次爆发式发泄。但法国的教育在拿破仑期间和之后屈服于宗教势力变得越来越保守,宗教势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权。

直到进入20世纪后,宗教思想和教会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有所削弱,50多个从事教育等方面活动的教会组织被解散,3000多所教会学校被封闭,1905年法国政府明确宣布废止“法卢法案”。但此时的法国已经丧失了在国民素质上的优势,尤其是与宗教冲突较大的科学被毁于一旦,终于没有能再次平地而起。功亏一篑,令人惋惜!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

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qiang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观后感 /juping/2745.html

有关于《大国崛起》观后感:居安思危的民族

读后感栏目导航

读后感大全(读书笔记)提供各种名著 读后感 + 观后感 + 听后感 + 做后感 + 有感 + 游记读后感400字,500字,300字,200字,600字,100字!

你要投稿,有关,书籍,刊物,电影,电视剧,景点游记等各种有感,如有侵权QQ:77641255@qq.com联系我们删除。网站地图

最新|推荐|热门| 随机|sitemap|头条 dhg 版权所有,duhougan.京ICP备10055045号-32 www.dhgfw.com

读后感.duhougan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