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全_名著读书笔记范文_格式_怎么写

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专题 专题 tag
首页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大全 > 《世界是部战争史》读书笔记 >

《世界是部战争史》读书笔记

首页:读后感栏目:读书笔记大全时间:2018-01-21 手机版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间,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竟只有329年是和平的,在残酷的战争中,几千年来约有36.4亿人丧生,约为当今全球总人口的一半,所损失的财富若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千米、存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一切战争,无论其性质如何,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吞噬了许多人的生命,摧毁了人类自己创造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战争是对文明的摧毁。然而,若真如和平爱好者所愿——这个世界从无战争发生过,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的文明史可能刚刚走到数百年或上千年前的阶段,甚至还很难脱离蒙昧的时代,因为战争对各民族带去的,除了死亡外,还有先进的科技——战争本身就是科技提升的主要动力,可以说,从文明诞生的那一天起,战争就与文明形影不离,互相左右,文明差异导致了战争,而战争推进了文明。

没有东方中原王朝对匈奴的打击,就不会有匈奴西迁事件,西罗马可能就不会被蛮族所瓜分,西欧的格局乃至文明进程可能就不会是现在这样,没有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敲开中国清朝的大门,可能东方天朝上国还处于闭关锁国的自满之中,没有欧洲人的海外殖民战争,可能澳洲、美洲的文明史还得推后几百年,一些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以前,是东方在用战争和血来影响西方,而工业革命之后,则是西方用殖民、革命来引领全球。战争总是充满着前因后果,如果俄罗斯人没有在西伯利亚向东扩张,直达太平洋,就不会有日俄战争,苏联红军可能就不会进入东北打击关东军,如果二战前英国、美国没有在亚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就不会与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产生冲突,也就不会有太平洋战争,如果一战后英国、美国不阻止法国极度限制德国的做法,德国可能不会东山再起,可能就不会发生二战。在战乱频繁的中国,人们早早懂得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话用于形容世界战争史,再合适不过,无论战争的起源是仇、情,是宗教矛盾,还是纯粹的利益,其结果都是民族陷于战火,人受到压迫,而从安乐中惊醒过来的人们,会呼唤人类求生存、求稳定的共性,进而探索出一种新的、先进的模式,将乱局推翻重建。新格局的组建,亦是新文明萌芽和发展的过程,后世所景仰崇拜的雄才大略者,多于此时横空出世,如马其顿之亚历山大、古罗马之恺撒,又如东方之秦皇、汉武,毕时代之英杰,他们用沾满鲜血的双手,打通一条条文明通道,推动了世界发展进程,亚历山大之十年血战万里行,他的辉煌胜利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为西方人打开了东方的大门,也为东方人敞开了西方的大门,十字军东征是一场浩劫,但同时刺激了西方商业发展和文艺复兴的进程,一代军事艺术巨匠拿破仑通过战争,使欧洲大陆发生了巨大变化。

几千年前,战争仅存在于部落之间,人们一对一地格斗,那时,部落之间的仇杀、械斗可谓频繁,后来战争的范围发展到城邦之间、邻国之间,接着出现几个国家结盟打群架,国境亦在这种结盟之下演化、扩大,在公元前,从两河流域打到地中海东岸便可算远征;公元后,从中原地区发兵攻西域很有难度,到在中世纪,有了蒙古铁骑,有了纵马欧洲大陆的探索,随之有了新航路的发现和远洋作战,时至今日,机械化兵团可一日千里,超级战斗机可随时随地出击,核武器更是可以顷刻间让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灰飞烟灭,因而大型战争也从几千年前的频繁发生变为很少发生。法国与英国自中世纪划清界限后,便展开了数百年的纠缠,从百年战争中的纠结对抗,到七年战争的水火不容,一旦法国强大起来,英国就感到紧张,想扶持欧洲大陆的其他大国以制衡法国,而一旦法国衰微,英国人又担心唇亡齿寒,一战后英国反对过度制裁德国,欲留之以平衡法国,以及二战时接纳法国戴高乐流亡英国,两国变得亲如兄弟,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另外,日本在一战时反对德国,二战时却又为了共同利益,结成同盟以牵制苏联,亦是实例,在战争中,只有永恒的利益,没的永恒的敌意。新势力、新文明崛起了,这样那样的因素就会产生,以致将战火强加于落后的一方,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应了中国那句流行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成就了霸业的帝国总是容易忘乎忧患,导致形势逆转,如此的循环往复,我们称之为历史的螺旋式行进,在纵横万里的亚非欧大陆上,或是南北美和独成一隅的澳洲大陆上,数千年的帝国王朝争雄更迭,无不遵从此律。一个民族,一种文明,要么在战争中消亡,要么在血泪中成长。

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雄跨欧亚非,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公认的最早文明出现在亚洲西南部,即现今伊拉克南部地区,约在公元前3500年,由苏美尔人主居的文明,从这时起,在欧、亚、非三洲相接的这块广袤土地上,长达数千年的文明冲突战开始了,群雄代起,称霸一时,正是在战争的推动下,西方文明从这这里起源,东方文明在这里传播交融,这里是现代文明的摇篮,这个时间段主要有地中海争霸,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以及蒙古帝国的崛起。第二章大汉之音,东南皆为海,西面是荒山野岭和沙漠,北部是寒冷的西伯利亚,所有这些天然的地理条件,让东方的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里所进行的大部分战争可定性为内战,其结果是,虽然战争数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其文化越打越像,疆域越摊越大,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一个以战争为催化剂的中原文化向心力强化过程,不得不说,这在全球范围内是特有现象,而自隋唐一统到被西方侵略之前的整整1000年里,中国文明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第三章西欧的舞台,火药、造纸,甚至是地中海东部的文明传播到西欧之前,这里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12世纪开始,西欧诸国从残酷的战争中汲取了充足的养分,并迅速消化吸收,进而出现了文艺复兴,扩展了海上殖民之路,最终垄断地球话语权数百年之久,而世界也因此从地区史演绎成了全球史。

在这里,重点讲一下中国农业大国有战争特色。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农业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所采用的农业技术、农作物品种的多样化,以及单位面积的产量,是近代农业科学出现以前的历史上最科学、最发达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期欧洲许多地区农业特别落后,雍、乾时代的中国农民,普遍比路易十五执政期间的法国同行要活得更滋润,文化教育程度也普遍更高一些。读书笔记300字中国幅员辽阔,但东面是海,西面是高原和沙漠,北为草原及大漠,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几千年来一直集中于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这就是中国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的主因,各古文明皆如此,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易受天灾影响,而收成缩减意味着饥荒的产生,进而导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激化,最终引发战争。中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中部地区以及后来的南部地区成为农业区,亦成为文明较发达地区,而西部及北部不适合耕种,在社会体制及文明上则明显要落后,但从客观上亦成就了中国不同于其他各洲的一种特色,现今版图之外的民族,如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以及马其顿帝国等,无法越过漫长艰难的西域和青藏地区,以造成对中原王朝文明的冲击,或者像地中海南岸迦太基被罗马所灭绝一样,这使得中国古战争史有“自家兄弟关起门来掐架抢饭吃”的感觉。农业中心区是古代中国历代争夺的重点,除开农业区外,入主中原的各政权对非农业区疆土一向兴趣不是很大,这是中原王朝2000年来对西域、青海、漠北地区控制力一向比较弱的主因,中原王朝的移民屯垦,是为了保证陆上商路的畅通,更为了对外征战时战略物资以及兵源能迅速地到位,说得直白些,中原农业王朝的扩张是谁有田我打谁,而游牧民族则是谁有钱我打谁。作为传统农业人口大国,中国的封建史在某种程度上,亦可看做一部农民战争史,从秦朝至清朝的2000年间,农民起义战争从未间断过,规模最大、最早的农民起义,当数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农民生存条件急剧恶化,黄河南北及江汉地区先后爆发绿林、赤眉等大规模起义,达百万之众,但最终为汉室贵族所利用,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500年后的隋末农民起义,也是以成为门阀贵族轮流坐庄的工具收场,唐末由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是极有特色的一次,然而这种起义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它甚至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后方根据地,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和政治体制,另外还有军纪的败坏,使得对这场变革寄予厚望的百姓,渐渐失去信心,所有这些局限性,使之与封建贵族领导的王朝变更争夺战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发生于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是古代中国最典型的一次起义,一者,此次起义战争具有宗教背景,二者,这不单是农民起义,也是中原文化向蛮族统治宣战的一起战争,明朝起于农民战争,亦亡于农民战争。而太平天国战争,对中国的历史走向有重大意义。清廷曾借助外国人镇压太平军,因而产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后来洋务改革的出现,而由于八旗军被太平天国扫荡,清廷高度依赖汉族的湘军和淮军,汉人在清廷地位大大提高,全国兵权、财权分握于曾国藩、李鸿章两系手中,这造成了晚清中央政府无权,地方总督专权的局面,衰落的晚清皇权无力控制地方政权,武昌起义一爆发,全国迅速响应,所以,太平天国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如果从地缘政治角度去看待中国战争史的话,就会发现中原王朝与边塞区域的关系变迁极为重要。虽数度分裂,但文化和经济同化从没有断过,重新控制边塞缓冲区使得中国在陆上无忧于欧亚大陆的邻居们,而且,或许是毛泽东时代遗留下来的最佳政治成果,很难想象,如果西藏等地理优势落入他国势力,将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冲击。

有关于《世界是部战争史》读书笔记

相关读书笔记大全

读后感栏目导航

读后感大全(读书笔记)提供各种名著 读后感 + 观后感 + 听后感 + 做后感 + 有感 + 游记读后感400字,500字,300字,200字,600字,100字!

你要投稿,有关,书籍,刊物,电影,电视剧,景点游记等各种有感,如有侵权QQ:77641255@qq.com联系我们删除。网站地图

最新|推荐|热门| 随机|sitemap|头条 dhg 版权所有,duhougan.京ICP备10055045号-32 www.dhgfw.com

读后感.duhougan
顶 ↑ 底 ↓